上海化工企業打響防疫復工“決戰”
來源:新華網
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,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,口罩、防護服、護目鏡等防疫物資需求量仍很大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上海多家防疫物資上游化工企業復工即“決戰”,產業鏈上下聯動穩增產,相互抱團合作保供應。
推動化工企業復產復工,如何確保防疫物資原材料供得上、企業產品出得去、員工回得來……上海化學工業區(以下簡稱“上海化工區”)有著自己的戰“疫”實踐。
防疫物資原材料供得上:化工企業開足馬力保生產
防疫物資要擴大產能,增加產量,其原材料必不可少。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作為上海六大支柱產業之一,行業中不少企業是防疫物資原材料的生產商。在上海化工區內,集中了10多家防疫物資原材料的生產企業,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賽科”)就是其中之一。
賽科的部分產品是防疫物資的必備原材料。例如日常出行必備的口罩,其原材料就是賽科牌號為S2040的聚丙烯產品。賽科聚烯烴業務負責人謝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:“1月21日晚,接到武漢客戶補貨需求后,公司立即實施裝置生產線滿負荷運行。將正常7天的發貨周期壓縮至48小時以內,290噸S2040聚丙烯緊急通過鐵路運送到武漢,以保障對下游口罩生產廠家的原材料供給。”
賽科生產的防疫物資原材料馳援“抗疫”一線
隨著疫情的發展,口罩原材料需求量進一步加大。賽科“刀刃向內”,向生產、管理要效率,在確保安全、合規的前提下,不斷壓縮備貨、生產、裝貨、訂單和物流等各個環節的時間,發貨周期又進一步縮短至24小時以內。
謝令說,截止到2月25日,賽科在原3.2萬噸防疫物資原材料的生產計劃上,又累計額外增產約2萬噸。每噸原材料可生產約15萬個口罩或50萬個醫用注射器。
謝令透露,因用于生產口罩等防疫物資的聚丙烯產品利潤較低,早在2019年三季度,賽科已逐漸降低該類原材料的排產,但疫情發生后,公司開足馬力保增產,全力為下游產品供應原材料。“這次我們不僅給老客戶供應原材料,有些從沒合作過的中小企業找到我們,只要核實是生產防疫物資的公司,我們都盡可能提供原材料。”謝令說。
贏創特種化學(上海)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贏創”)是上海化工區內的一家外企,它的產品線中,異佛爾酮是消毒劑的重要原材料。疫情發生后,下游消毒劑生產企業需求量變大。為滿足原材料供應,贏創異佛爾酮工廠一手抓防疫,一手抓生產,疫情發生至今生產線24小時滿負荷運轉。
“疫情發生后,我們緊急從德國本部運回消毒原液,捐贈給湖北省多家重點醫療機構。”贏創總經理陳金秋表示,這些原液能制成數十噸消毒液,且有很好的殺菌效果,“2分鐘內可以殺滅99.999%以上的病毒細菌,包括冠狀病毒。”
產品出得去:多方聯動保暢通
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,實際上也是打后勤保衛戰。上海化工區管委會多措并舉保障重點地區醫用物資原材料的供應,支持區內醫用防護服、口罩等疫情防控急需醫療物資原材料的生產企業迅速復工達產,多種方式助力企業擴大產能、增加產量。
上海化工區管委會經發處負責人陳震表示,為更好做好特殊時期的企業管理與服務,上海化工區管委會領導班子采取“包干制”,帶隊聯系區內重點企業,并建立專項工作服務群,第一時間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。
陳震透露,截至目前,上海化工區內企業已實現全面復工復產。
產業鏈環環相扣,一個環節阻滯,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。特殊時期,上海化工區內的上下游企業攜手聯動運作,讓產業鏈“活”起來。
“賽科的供銷效率背后,離不開化工區管委會和其他企業的支持。”謝令回憶說,疫情發生后,不少地區對物流進出有嚴格的限制,但上海化工區管委會為企業出具了相關證明函,方便申請各地的通行證,讓上海生產的防疫物資原料迅速送到全國各地的抗疫一線。
“贏創異佛爾酮工廠作為連續化生產裝置,必須保證原料的持續供應,并確保每一個環節的正常運行,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,每個環節都很重要。”贏創相關生產及技術負責人陳書峰表示,“上海化工區為我們開具的‘防疫物資產業鏈企業’相關證明,確保部分原料的省際物流通行,是我們能開足馬力、保持產能的一張關鍵‘骨牌’。在非常時期能實現這樣的產能,要感謝上海化工區的幫助。”
賽科為保障聚丙烯等急需防疫物資原材料生產,不斷加大產量,但其副產異丁烯產能也聯動放大。由于疫情管控等因素,外供客戶難以及時消納相應產能。但若壓縮異丁烯產能,將會影響到主體裝置的有效運行。上海化工區管委會了解情況后,第一時間協調賽科與羅姆化學(上海)有限公司對接,通過區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聯動“消化”,確保重點物資原材料的生產以及產業鏈的穩定運轉。
“我們兩家企業都在上海化工區,賽科的原材料以管道方式輸送到羅姆工廠。羅姆將原料進行合成和裂解等一系列反應,用于自己的產品生產,再將反應后的其他有效成分通過管道還給賽科再利用。”羅姆亞洲總裁凌宏恩介紹說,賽科和羅姆采用的都是大型生產裝置,具有高度自動化和連續化的特點,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。
凌宏恩表示,羅姆了解到賽科的情況后,經過內部討論后迅速作出決定,克服疫情影響導致的下游需求收縮等困難,從資金流轉,存儲,物流和下游生產各方面調動公司資源,吸納增加的異丁烯供應,支持賽科的生產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面對防疫物資原材料運輸需求的持續擴張,海事局駐上海化工區辦事處也啟動了“一體化”水上運輸“綠色通道”,壓縮受理、審批、審核時間,******限度保障原材料運輸供應,助力船舶進得來、產品出得去。
員工回得來:打通復工復產“最后一公里”
推動企業復工復產,上海化工區管委會成立10個指導服務小組,一方面,以“防輸入”“防擴散”為重點;另一方面,做好企業間的協調溝通,落實、落細上海市服務政策,幫助企業開展好生產經營活動,確保園區經濟運行平穩有序。
近日,上海金山與浙江平湖、嘉善共同推出“兩書一證”人員車輛互認通行機制,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省界人員和車輛道口通行問題。
上海化工區所在地與浙江平湖、嘉善比鄰,按照目前的防疫規定,每天往返滬浙兩地通勤上班員工需要居家隔離14天。上海化工區管委會了解到該信息后,考慮園區內企業員工或也有相關需求,迅速與上海金山、浙江平湖、嘉善溝通聯系,幫助相關跨省通勤員工準備通行證,助力企業打通復工復產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安全、環保是化工企業日常生產的頭等大事。疫情期間,上海化工區管委會在原有安全把關基礎上,壓實、壓牢安全責任,不松勁不厭戰,******限度降低疫情輸入風險。
隨著企業陸續復工,上海化工區管委會對進入園區的人員和車輛實行特殊管控,發布了八條嚴管措施,發現不符合入園條件的人員耐心勸返,并對未執行相關要求的單位予以追責。2月10日至16日,累計抽查524人次(不含機動車輛人員)、353輛車次,勸返人員23名,并督促未規范佩戴口罩者現場改正。
而上海化工區內的企業也按照上海市政府相關管控要求,嚴格執行防控要求。陳金秋介紹說,贏創每天對進入公司的全體人員進行體溫測試,做好記錄,并建立員工健康檔案。同時,規范消毒、用餐標準,各崗位員工實施分類、分地點、分批次文明就餐。
此外,陳震透露,英威達年產40萬噸的己二腈(ADN)生產基地項目正在上海化工區有序推進,預計總投資將超84億元人民幣(約12億美元)。“園區以賽科配套項目為契機,主動對接北歐化工、英力士、沙索等,以商促商,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戶。持續跟進巴斯夫、贏創等區內重點企業后續投資項目計劃,擴大招商儲備。”陳震說。